我的大学成长故事 | 关乾: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
关乾, 男,中共党员,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,国际教育学院2015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。190202班班长, 曾担任国际教育学院学工办助理,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辅导员。在读期间, 在环境领域发表论文7篇, 其中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期刊发表5篇, 申请发明专利2项, 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, 主持并成功结题2020年南昌航空大学校级基金1项, 连续两年获得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, 并荣获先进个人, 优秀研究生干部, 优秀研究生,研究生十佳学术标兵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。社会兼职上, 担任ICPPEE会议组委会成员, AEIC能源会议类组委会成员, 担任环境领域多个SCI期刊审稿人。研究的课题正与厦门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、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,积极推动项目课题落地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理念,现已保送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
青山绿水,志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。身为书生,却有青云之志。从读大学起,关乾同学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“绿水青山”的生态贡献力量。怀着这种理想抱负,他在环境领域一直努力坚持,不断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知识,刻苦学习,努力调研。
薪火相传,竭力培养更多的环保力量。技术的研发和推动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实现,而需要多人共同努力,他深知这个道理,于是在2018年牵头组建了“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”学生团队协同攻克各项科研难题,成立以来,该团队在挑战杯、环科赛、华夏杯等多个环境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,团队成员申请课题达10余项累计获得约5万的科研经费,成员选择考研考公出国深造比例更是高达100%,正致力于在更高的平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理念,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注入了新鲜力量。
回馈家乡,为家乡腾出更多环境容量。研究生就读期间,他围绕氮磷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开展了技术攻关。目前,通过努力成功设计研发出一套流化床诱导结晶装置,并成功运用在养殖场废水中,实现了废水中氮磷的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。该技术目前正与江西蒙山牧业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,同时也成功获得了瑞金、宁都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与肯定。除此之外,他也积极为家乡无废城市的建设和实现碳达标、碳中和的目标建言献策。
关乾同学在环境领域发表论文7篇, 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, 申请授权国内外专利9项, 主持校级课题1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“十三五”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,荣获优秀研究生干部,优秀研究生,先进个人,十佳学术标兵和国家奖学金等荣誉,作为唯一研究生担任环境领域ICPPEE会议组委会成员,AEIC能源会议类组委会成员, 也担任环境领域多个SCI期刊审稿人。